语文教学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语文教学网 > 作文 > 正文
介绍一件艺术品50字
介绍一件艺术品50字
提示:

介绍一件艺术品50字

一件工艺品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只“唐老鸭”工艺品。这只唐老鸭是我爸爸在锡惠公园玩套圈圈的游戏时套到的,它是用石膏做成的。它有二个功能,一是用来当摆设,二是用来储蓄。  唐老鸭歪着头,二手叉腰, 张着八字腿站立着。它的整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它的头上戴着一只绿色的海军帽,二只眼晴睁得大大的,嘴巴噘得扁扁的,好像在生气,又好像在点头致意。身上穿着一件陶红背心,胸前还系着一个绿色的领结,显得很神气。脚和底板连接着。它的背上有一个扁扁的洞,钱币就从这个洞里放进去。每当我得到了钱币,总会往它的背上放。  每当我做作业时,我都看看它,它好像在监督我,也好像在问我:“今天的作业做好了没有?”这时,我会低下头“苦干”。等我做完了作业,我又会去观赏它,这时,它好像在对我微笑,好像在说:“嗯,干得不错。”它天天陪伴着我,所以它成了我的知心朋友,亲密伙伴。  这只唐老鸭又可以储蓄,又可以做工艺品,我喜欢它!更喜欢它那幽默、滑稽的神态

介绍一件艺术品50字左右一幅画
提示:

介绍一件艺术品50字左右一幅画

但法国艺术家马歇尔·杜尚似乎是有意为 之地企图用《蒙娜丽莎》来故意破坏全世 界人民的审美情怀。他带着狡黠的心机, 在商店里买来一张《蒙娜丽莎》的印刷品 ,用一支铅笔在那张被艺术评论家形容成 带着永恒微笑的脸上画上了小胡子和山羊 胡,标题为《L.H.O.O.Q》,同时又把它 命名为《长胡须的蒙娜丽莎》。没有人能 估计这件达达式的作品见诸于公众后会引 起什么后果,对《蒙娜丽莎》的任何羞辱 都可能遭到不测之灾。奇怪的是,这件作 品公诸于世后,世人表现的并非是愤怒, 而是惊叹不已。其实人们早就发现被众人 传诵的“蒙娜丽莎”既具有女性的特征也同 时具有男人的气质。当与添加了胡须的“ 蒙娜丽莎”对视时,谁也不能否认这位西 方的经典美女确实长得像一个男人,在这 个不可辩驳的事实面前,所有人都心悦诚 服了,人们不但没有动怒,反而被杜尚为 我们揭示这个历史秘密的机智和勇敢所折 服。杜尚的成功并非简单地来自于一个艺 术家的天才灵感,而是在20世纪伊始, 德国哲学家尼采断然宣称“上帝死了”,西 方人失去了神的呵护,1914年爆发的第 一次世界大战又彻底破灭了西方人“博爱” 的幻觉,他正是借助了这个时代“对一切 价值都重新评估”的转折点的力度来搏动 了审美的巨大压力,引起了非同寻常的震 撼。杜尚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功,再接再 厉,又去商店买来一张同样的《蒙娜丽莎 》复制品,原封不动地直接把它展示出来 ,并称为“刮了胡须的蒙娜丽莎”。这件作 品再次轰动了,人们果然把美女“蒙娜丽 莎”看成了刮了胡须的男性“蒙娜丽莎”。 一种反讽美学从《蒙娜丽莎》到“长了胡 须的蒙娜丽莎”再到“刮了胡须的蒙娜丽莎 ”这条思辨线索中骤然间形成了,为当代 艺术开辟了一条四通八达的道路。“长了 胡须的蒙娜丽莎”和“刮了胡须的蒙娜丽莎 ”都成为了美术史上的奇妙构思。从此之 后,由杜尚精神引申出来的有关《蒙娜丽 莎》变体艺术就开始了它已经沦落为弱智 的甚嚣尘上之旅。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的画作有什么特点?
提示: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的画作有什么特点?

莫奈擅长光影的实验和表现手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影子和轮廓的画法,莫奈的画中看不到非常清晰的影子,也看不到突出或涂平的轮廓。光影的色彩描写是莫奈画的最大特点。被称为“印象派领袖”的克劳德莫奈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普及。 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关。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述现实的新手法贡献了比任何人都多。即使印象派的创始人是马纳,但真正发扬光大的是莫奈。因为他对风景变化的描述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莫奈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绘画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在以他为首的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下,突破了之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对19世纪后期占据西方画团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产生了巨大冲击。 因此,翻开了西方现代绘画史上的新一页,做出了重要贡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莫奈应该说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先成功的人。此后,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没有遵循印象派创立的一些原则,但创立这些流派的艺术家们从印象派汲取过营养。他对光颜色的专注远远超出了物体的形象,使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颜色中。 他让世界重新认识到光和自然的结构。因此,这种视野的变迁在过去难以想象,充满了光、颜色、运动和活力,取代了过去绘画中僵化的格局和完全无法革新的传统主义。莫奈创作了闻名于世的《印象日出》。这幅油画描述了通过雾看阿伯港日出的情景。直接戳点的画笔画描述了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给水面带来无限的光彩,让那些小船看起来模糊不清是不正确的。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港口城市日出时的光线和色彩给画家的视觉印象。

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有哪些 关于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
提示:

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有哪些 关于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

1、在绘画界有着一种画作被人们称为印象派,而莫奈则是开创和发展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他喜欢绘制色彩浓厚的油画,也喜欢运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画出同一个物体,在他的人生中绘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他对绘画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莫奈离开了人世,可是莫奈作品却依旧留在世界上,那么莫奈作品包括哪些呢? 2、莫奈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作家,他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绘画中,因此他遗留下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翁费勒的塞纳河口》、《日出·印象》以及《穿绿衣的女士》等等,他的高产量让他的作品数不胜数,而在所有的莫奈作品中,《日出·印象》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画作。这幅画是他在1872年的时候绘制出来的,当时这部作品在送到第一届印象派画展的时候并没有名字,甚至还有记者讽刺他只能给人们一种印象,而莫奈则趁机为这幅作品定名为印象。 3、作为一副海上取景的画作,这幅作品的画面都笼罩在灰色的色调中,表面上看起来在绘画的过程中表现得十分随意,甚至还有一些凌乱,因为这幅画想要展示给人们的就是早晨雾气交融的场景,海上的雾气交杂着水中太阳的颜色,向人们传达出日出时候那一瞬间的美好感觉。其实能够用这种凌乱、轻松的笔调来绘制作品,这中间需要很大的勇气,也体现出来莫奈身上那种属于艺术家的叛逆气质。

介绍一件艺术品
提示:

介绍一件艺术品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纸花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诗词典籍中,也被广泛的记载:
  1. 唐·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
  2. 唐·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彩也就是剪纸。
  3.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4. 南宋·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5. 广州建德县志云:“林文辉,字纲齐,剪纸为字,飞动如龙蛇,点差不差毫发,室人装璜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曰剪”。
  6. 宋·杨万里集子里,也曾提到一位“剪字道人”,说他“取义山经年别远公诗,用青纸剪字,什米元章体逼真”。

介绍身边的一件艺术品
提示:

介绍身边的一件艺术品

我喜欢的艺术品—贝雕
工艺品能让人心旷神怡,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在我的书桌上,就有一件做工别出心裁,形状精致小巧的工艺品——贝雕。我非常喜欢这个金光闪闪的工艺品。 这个贝雕身约长十五厘米,是用无数个形状各异的贝壳组成的。船身是由洁白无瑕的大贝壳组成的。船身中间是由一根木棍支撑着色彩斑斓的小贝壳组成的帆。帆上还有用毛笔写的“一帆风顺”四个笔精墨妙的大字。如果你细看,就会看见船舱里还有一个可爱的小人物,她上身穿一件银白色的短上衣,下身是一条红色的舞裙,腰身还系一条浅蓝色腰带。她双手执桨,呈划船姿势。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望着这只精致小巧的贝雕,我仿佛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在狂涛猛浪中一只只小的帆船在海中拼命的挣扎,当波涛过去之后,这只帆船又迎来了新的曙光,在茫茫大海中继续前进…… 它又让我想起了劳动人民。不也像这只小帆船一样吗?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中坚持不懈地奔波着,不怕困难,在狂风猛浪中驾稳自己的那一只帆船…… 啊,这小巧的贝雕背后,包含着多少劳动人民的心血啊!多少双灵巧的双手打造出了这个光彩夺目的贝雕 我不仅喜爱这件漂亮的工艺品,更热爱生活中的艺术,它给人以美的熏陶,耐人寻味,它是我们生活中一样不可缺少的东西。我一定要倍加珍藏这只做工别出心裁,形状精致小巧的贝雕,让它永远光彩照人,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