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语文教学网 > 作文 > 正文
七律·长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七律·长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提示:

七律·长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七律·长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的一首七言律诗。 一、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译文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七律·长征》赏析: 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绘,热情地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暖”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是什么?
提示:

《七律·长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是什么?

《七律·长征》的作者是毛泽东,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66年5月,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他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不让江青、张春桥等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扩展资料: 一、历史贡献 1、毛泽东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3、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 4、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5、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二、主要作品 1、《毛泽东选集》:毛泽东的主要著作集。 2、《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起陆续出版,编入了《毛泽东选集》以外的毛泽东重要文稿。 3、《毛泽东诗词》: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毛泽东 百度百科-七律·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