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语文教学网 > 故事 > 正文
东华禅寺在哪里
东华禅寺在哪里
提示:

东华禅寺在哪里

东华禅寺在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郊东华山风景区)。 东华禅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由印度智药三藏禅师创建。因东华山山形地貌酷似印度灵鹫山,故取名灵鹫寺。唐龙朔元年,六祖惠能于黄梅受衣钵后于此隐修,复建灵鹫寺,改名东华禅寺,后至宝林寺(南华寺)。自此流传:先有东华,后有南华;东华证道,南华弘法。寺于唐宋鼎盛,毁于明清。 公元1997年,曾于福建漳州、西藏林芝闭关四年的万行法师,于此山再次闭关潜修,于2002年开始筹备重建千年宝刹,2006年9月工程启建,2008年10月东华禅寺正式落成,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投资过亿元,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独具特色。 清天顺年间改为东华院,文革期间僧散寺毁,仅剩遗址。 1997年,万行法师来东华山如珠岩山洞闭关潜修。为再现翁源历史名寺的辉煌,万行法师决定恢复东华禅寺。 根据万行法师的理念,在旧址重新扩建东华禅寺,在东华山风景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内,建设东华禅修中心、疗养中心、慈济安养中心、佛教文化交流中心、佛学院、佛教艺术展示中心、龙仙古镇、东华七十二塔院等八大配套建筑群和东华居士林。 2008年10月2日,在翁源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八年与四众弟子艰苦卓绝的努力,古朴典雅,庄严神圣的千年古刹东华禅寺落成。 东华禅寺的典故: 唐龙朔元年,六祖惠能于黄梅受衣钵,南归经此寺而隐修,改灵鹫寺为东华禅寺,后去宝林。翁邑自此有传:先有东华后有南华,东华证道南华弘法。唐宋鼎盛,毁于明清。 公元一九九七年沙门万行乘愿再来,入此山掩关潜修三年,感天地之恩泽,会阴阳之和谐,证佛性之本源,如是出关,复建东华。师手执刀斧,开山辟石,斩荆修路,昔杳无人迹处,丁亥仲秋,宝刹重现,菩提苍翠,绿树掩映,僧信云集。 师继祖师之禅:农禅并重,堂上坐禅,堂下禅做,不做不食;立东华之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万行法师继祖师之禅,“农禅并重,堂上坐禅,堂下禅做,不做不食”,立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秉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道德模范,圣人品行”的理念严格管理寺院。 僧众恪守丛林清规戒律,真修实证的清净道风有口皆碑,使东华禅寺成为全国最具特色的实修中心,吸引了众多僧信前来参学问道。 东华禅寺在万行法师的住持下,已成为韶关地区最具规模的佛教文化中心之一、市模范宗教活动场所、省和谐寺观教堂、翁源县公益慈善倡导者,每年为社会捐赠赈灾、助学、扶贫等功德善款数百万元,极大促进了翁源县域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

来过东华禅寺
提示:

来过东华禅寺

2021年12月14日,跟随一位很多年前,因为一个洗心基金会的助学活动结缘的朋友,来到韶关翁源的东华禅寺,万物皆是因缘和合!

从上次朋友约我开始,我的时间排不开,到这次我主动提出来东华,看看她有没有时间,中间间隔了一个多月吧,真正确定下来是一周前,也就是从一周前,从百度上稍微了解了一点万行法师和东华禅寺的信息,直到昨天从韶关转车翁源,看到敬天楼用于对外的餐饮和住宿,转角遇见的东华禅寺,让我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四周林立的石头山,把这个地方与外界仿佛隔绝开了,宽阔的前坪有停车场,流水廊桥,抬头望去是庄严的山门和很大的建筑群,右边的建筑群是挂单居士和长住女义工住宿的,正前方山门左边有一些曲廊的建筑,用于法物流通,有精品店,天衣馆,邮政快递点,禅茶馆,听说还有一个月老殿,本来想去看看的…右边有一个天食馆,是游客用餐的地方。

在门口接受例行的疫情防控检查后,去到客堂办理挂单手续,回到千佛堂办理入住,听师兄说客房有100来间,放下行李后,朋友带着我走走看看,进入山门后,左边经过孝亲堂,用于老年居士居住吧,经过五观堂(斋堂),来到大雄宝殿,算是先来报个道,然后来到龙凤广场,非常壮观的龙凤雕塑,上了台阶来到养正堂,我按自己的方式数了罗汉,伽椰舍那尊者,求得正觉偈,来到药师佛殿,为父母大人敬上一份孝心,再上一层就是东华书画院,里面有一些万行法师的字画,也有一些其他弟子的作品,门口树立的东华宣言,多国语言版本。最后面有一个得大自在堂,因为当时附近在施工,或者其他原因,是锁着门的,在建工程是东华博物馆和南岳大佛,南岳大佛的背后是当年六祖慧能闭关的三胜洞,还听师兄说了蟒蛇的传说,那个转运洞让我有点紧张,也许是内心还有敬畏,往回的路上,我们去了善缘堂,求得万行法师的《德行天下》,后又去到行愿堂,方丈室外经过,感受一下能量,听说还有一个罗汉林,还有五色土…

这是一个正知正念的道场,让我感觉非常震撼,这里的万行法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随喜赞叹这里很多的师父和师兄们!

南无阿弥陀佛!

灵隐寺是谁的
提示:

灵隐寺是谁的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灵隐寺是谁的
提示:

灵隐寺是谁的

灵隐寺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始建于东晋 灵隐寺(公元326年),到现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后来济公在此出家,由于他游戏人间的故事家喻户晓,灵隐寺因此名闻遐迩。

灵鹫禅寺
提示:

灵鹫禅寺

  坨里镇北车营村北。元代建。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有山门、二进殿宇和4块石碑。山门与第一进殿之间,左边有明正统五年(1440)四月八日碑记一块,额篆书"敕赐灵鹫禅寺"。第二进殿是正殿,无梁建筑。第二进殿后搪墙两旁,立辽、元碑各一块。辽碑为大康四年(1078)四月十五日立。元碑为"大元至正七年(1347)三月"立。
  简介
  灵鹫禅寺掠影(1)(20张) 灵鹫禅寺
  建於元代。 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有山门、二进殿宇和四块石碑。山门与第一进殿之间,左边有明正统五年(一四四○年)四月八日碑记一块,额篆书「敕赐灵鹫禅寺」。第二进殿是正殿,无梁建筑。第二进殿后搪墙两旁,立辽、元碑各一块。辽碑为大康四年(一○七八年)四月十五日立。元碑为「大元至正七年(一三四七年)三月」立。寺东配殿南侧有正统五年(一四四○年)四月八日立「敕赐灵鹫禅寺兴建记」碑一块。旁有小石狮一尊,寺后台地上有圆通殿一座。在谷积山中,还有古塔三座。分别立在三座山上,铃档塔建於明代。鞭塔建於辽代,东塔也称和尚塔。明成化十五年(一四七九年)所建,山上还有张公、华公太监墓。中间山头上是鞭塔,密檐式砖砌防木结构,下部砖石被人拆去很多,看上去岌岌可危。东边的山上是喇嘛塔,局部雕刻非常精美,东西南北各有一面佛像,现在只剩两个了。塔下面开了一个洞,灵鹫禅寺掠影(2)(16张)发现里面嵌着一块石碑,上书:宝塔记,并有天顺七年(即:1464年)的字样。西边山上是铃铛塔,楼阁式,汉白玉砌筑,空心塔,最为宏大,可以登临俯瞰灵鹫禅寺全貌,可惜现在只剩两层了。每个角上为悬挂风铃而凿出的孔还默默地坚守着,仿佛还在等待着那悠扬的风铃声。想想一个八角形九层的塔,该有72个角,72个风铃吧,他们保存完好的时候该是多美啊?夕阳映红塔身,悠扬的铃声飘荡在山谷,他们曾经这样伫立过多少多少个世纪又多少年?

  佛教圣地
  交通
  开车出了北京,向西南方向就是良乡,可走京石,也可以走京良;都可以到房山县的坨里乡.再向北去北车营村,到那里再向西北走八里路就可以进入一道山谷中,这就是京西有名的佛教圣地谷积山灵鹫禅寺.坐车可在天桥乘917北线到北车下车,往西北向走就是了.还可以走108国道. 谷积山位于门头沟区和房山区的交界处,南距房山约十二公里.海拔711米.属西山势和缓,交通方便,南坡山坳附近多古迹,
  特产
  这里还盛产柿子,山楂,苹果等水果.灵鹫禅寺就就座落在风景美丽的谷积山的山谷中央,四面环山,北面的山象一座大屏风挡住北面的寒风,使这里的气候比山外暖和,下边还有三个小山峰,每个山上都建有一座佛塔,错落有致.和山底下的灵鹫禅寺十分对称.显示出这里的建筑是经过精心规划过的.只是这里的佛塔无人管理,被人破坏的不成样子了,但是气势犹存.
  构成
  灵鹫禅寺座北朝南,是一座元代时期的建筑,由两座大殿和山门组成,山寺后面有一座石碑,是辽代太康四年(1078年)所立.上书”大辽析津府(即现在的北京)良乡县张君于谷积山院读藏经之记”.由此可见这座千年古刹历史的久远了,这所寺院之所以还能留有遗迹,是由于这里的建筑就地取材,大多为砖石结构用木材很少,不同于大多数寺庙的砖木结构,表现出元代坚固粗犷的风格.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上书”菩提场”三个字,这里供奉的是毗庐舍那佛,门券是由汉白玉发券制成的很漂亮,院落西边有一通碑,碑上刻着文字是”勅建灵鹫禅寺记”是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立.第一进院落里的大殿,顶部已塌,只剩下汉白玉制做的券门和四面墙壁,殿内匾书”灵鹫禅寺”四个大字,第二进院落里的大殿保存还好,大殿面阔三间,略显高大,殿中有两根石柱,石券门做的又宽又厚,还雕有花纹,宝瓶等纹饰,券门顶由汉白玉砌成,还刻有梵文佛经.殿内东西墙壁上各有大佛龛九个,四面墙壁上还有无数小佛龛,这里原来供奉着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据记载这里应是罗汉堂.现在这里已毁坏得踪迹无存.殿内南墙上嵌有一块石碑.是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年)时一位叫硅璋的人出资为此庙置庙产,以供奉香火之事所立.大殿后面还立有辽碑,元碑各一块,元碑为”大元至正七年(1347年)三月所立.东配殿三间南边有一座明代石碑,东面有侧门可供出入,可能是和门外百米处有一古井有关.据碑文记载:凿石百尺有五,深三十五米,可见古代在此高山上开凿如此之深井是多么不易.再向上走,是一平台,这里有一座明朝正统年间修造的圆通殿,这所殿很有趣,殿为六角形这在市里很少见,一般只做亭子用,这里也是用砖石彻成,六角攒尖顶匾额为”圆通殿”三字.仍为石券门,殿内也有两根柱子,殿顶有蟠龙雕刻,还有彩色图案,殿前还有明天顺元年和明成化十一年石碑各一座.各述修葺庙宇之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