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语文教学网 > 故事 > 正文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提示: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2.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A.两者等长

  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

  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3.在地球表面,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一共有[]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4.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B.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C.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D.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5.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E)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则B点的经度是[]

  A.160°WB.20°WC.160°ED.20°E

  6.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北为温带地区,这一点地理坐标应是[]

  A.23.5°N,180°B.66.5°N,180°

  C.66.5°S,20°WD.66.5°S,160°E

  7.下图中P点位置,同时符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热带三个条件的是

  8.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9.某地位于东经170°,南纬20°,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东半球

  B.该地处于北半球

  C.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D.该地属于五带中的南温带

  10.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中可信的是[]

  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

  B.我国的河流都已经结冰

  C.南极有极昼现象

  D.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

  11.下列节日中,当地昼夜悬殊的是[]

  A.三月八日妇女节

  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

  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

  D.九月十日教师节12.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

  A.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大

  B.图上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大

  C.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愈小,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小

  D.1/50000的比例尺比的比例尺小

  13.在1∶10000000的中国政区图上,测量长江的长度为62厘米,那么长江在地面上的长度为[]

  A.62000千米B.620千米

  C.620000千米D.6200千米

  14.一幅残破地图,比例尺已失去,但知地面上A、B两地相距120千米,图上两地相距为12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A.1∶10000B.1/100000

  C.110000opD.1/1000000

  15.两架飞机,东西相距一万千米,同时从赤道起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高度一直向北飞行,其结果是[]

  A.两架飞机各绕地球一周回到原地

  B.两架飞机距离保持不变

  C.两架飞机在北极上空相碰D.两架飞机距离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

  16.关于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绘制学校平面图宜采用小比例尺

  B.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辨方向

  C.在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D.各种彩色地图上的绿色部分都表示平原

  17.关于图例和注记的解释,正确的是[]

  A.图例是用来表示各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B.注记是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符号

  C.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D.在地图上,所有城市都是用一样的符号

  18.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某两地间的距离在地图上的距离分别为8厘米、4厘米,这说明[]

  A.甲图表示的实地地域范围比乙图广

  B.进行工程建设选用乙图更为实用

  C.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

  D.甲图所表示的内容比乙图更详细

  19.将1∶3000000的原图比例尺放大或缩小一倍,则放大或缩小后的新图上一厘米各代表的实际距离是[]

  A.60千米和15千米B.15千米和60千米

  C.30千米和60千米D.15千米和30千米

  20.下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二)双项选择题

  21.纬线的特点是[]

  A.所有的纬线圈大小都相同

  B.所有纬线都是指示东西方向

  C.相邻纬线都是相互平行的

  D.所有纬线都有太阳直射的机会

  22.下列自然现象中,因地球公转而造成的有[]

  A.太阳和星星每天东升西落

  B.四季的更替

  C.当我国的北京是正午时,美国华盛顿是夜晚

  D.昼夜长短的变化

  23.每年太阳直射赤道的日期是[]

  A.3月21日B.6月22日

  C.9月23日D.12月22日

  24.关于地球上五个温度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极圈

  B.气温变化的温度带是热带与寒带

  C.只有寒带地区才有极昼、极夜现象

  D.只有热带地区才有太阳直射现象

  25.下列关于地图知识的正确叙述是[]

  A.由山谷到山顶的垂直距离为海拔高度

  B.等高线分布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分布稀疏表示坡缓

  C.甲图比例尺为1/100000,乙图比例尺为1/10000,当两图直线距离相同,实地距离甲图大于乙图

  D.地形图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表示山脊

  (三)综合题

  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图表示的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光照射情况,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纬________度。

  (2)A点的昼长________小时,B点的昼长________小时,C点的昼长________小时。

  (3)这一天,你家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4)南、北半球哪个半球得到的光热多?答:________。

  (5)南、北半球各进入什么季节?答:________。

  27.读下图填下表:

  28.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上比例尺为1∶________,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___千米。

  (2)甲山在乙山的________方向。

  (3)用直尺量算一下,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________厘米,而实地距离是________米;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________高度,表示高出________的垂直距离。甲山顶对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5)图中山坡E和山坡F的坡度相比,坡度陡的是________。

  (6)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B2.D3.D4.C5.A6.C7.D8.B9.C10.A11.C12.B13.D14.D15.C16.C17.C18.D19.B20.A

  (二)21.BC22.BD23.AC24.CD25.BC

  (三)26.(1)622北23.5(2)24120(3)(北半球)昼长夜短(4)北半球(5)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北半球进入夏季,南半球则进入冬季

  27.见下表

  28.(1)500000.5(2)西南(3)1.5750(4)海拔海平面4.8(5)F(6)鞍部山脊山谷陡崖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
提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B B B A B C D A C D D C   二、读图题:(每题1分,共36分)   1、(1)A亚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H非洲 M欧洲 J南极洲   (2)E太平洋 F大西洋 G印度洋 L北冰洋   (3)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4)甲   2、(1)80°S 30°E (2)西 东南(3)昼最短夜最长 (4) A D BC   3、(1)陡崖 山谷 山脊   (2)50 (3)西北 东南   4、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极圈 66.5°N 23.5°N   三、简答题(2分)   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

二年级语文《葡萄沟》原文
提示:

二年级语文《葡萄沟》原文

《葡萄沟》是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第二篇文章,这组课文主要是让孩子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葡萄沟》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葡萄沟》【原文】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周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沟》【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qiū jì mì táo mào mì shān pō xìng zi liú zhe chéng shì shēng chǎn chī ge gu 二、小小变色龙。 dīng( )( ) dìng( )( )gàn( )( gàn( )( ) fēn( )( ) fèn( )( ) hǎo( )( )hào( )( ) 三、照样子,写词语。 黑洞洞 又大又好 四、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用“”标出。 1.新疆吐鲁番有个(地 低)方叫葡萄(勾 沟)。 2.葡萄(种 和)在山(波 坡)的梯田上。 3.葡萄沟(真 直)是个好地方。 五、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五光十色(含有数字的) 六、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做题。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写葡萄多的词是,写葡萄颜色美的一个词是。 2.仿照例句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开了, (2)动物园里的动物多极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葡萄沟》原文
提示:

小学二年级语文《葡萄沟》原文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葡萄沟》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葡萄沟》原文1 《葡萄沟》【原文】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周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沟》【知识点】 字词学习: 字:摘、够、修、架、挂、蒸 词:新疆、葡萄、蜜桃、成熟、梯田、茂密、凉棚、碉堡 重点句子: 1.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3.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周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ìjié bǎoliú tiánmì màomì nénɡɡòu xìnɡhuā 二、多音字组词 hǎo() shènɡ() dīnɡ() 好盛钉 hào() chénɡ() dìnɡ() 三、照样子,写一写 例:波——(披)(雨披) 沟——()() 灯——()() 小学二年级语文《葡萄沟》原文2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葡萄种在山坡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晾房里制成葡萄干。晾房修在山坡上,样子有点儿像碉堡。晾房的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有许多木架子。人们把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空气,使水分蒸发,晾成葡萄干。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学习目标: 1、会认“沟”等11个字,会写“吾”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能读懂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音乐熏染气氛,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板书:葡萄沟) 2、出示生字“沟”,与形近字“钩”区别认记。 3、书写“沟”字。 二、自主初读。 在课文中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 (hǎo)好地方(gàn)干活(fēn)分开(dīng)钉子 (hào)好客(gān)葡萄干(fèn)水分(dìng)钉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葡萄沟在哪?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快打开书自由朗读吧! 2、学生自读课文感悟: (1)回答“葡萄沟在哪?”(在新疆吐鲁番) 课件地图展示地图,学生一次找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明确三者关系。 生字卡片认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2)“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教师相机板书:是个好地方。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请你们细细的读读课文第一段。 1、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第一段,边读边悟: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这里都出产那些水果呢?(课件出示图片“杏子”、“香梨”、“蜜桃”、“沙果”) (3)结合图片认记“蜜”、“杏”。 形近字对比识字“蜜”、“密”。 “蜜”、“密”书写指导: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边,一撇不能漏掉。 (4)葡萄沟既然出产那么多种水果,为什么不叫水果沟?(让学生明白葡萄沟虽然出产多种水果,但是葡萄最让人喜欢。) (5)怎样读这段才能表达出人们对葡萄沟的喜爱? 指导朗读:五月有杏子,七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6)学生互读互评。 (7)小结:葡萄沟出产许多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学生说) 2、学习第二段。 师:让我们去看看秋天这里的葡萄园是什么样的吧!(放录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a、朗读第二段,并讨论;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b、小组读句合议。“你觉得哪句最美,为什么?”先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2)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 a、指导学生看图,抓住重点词语“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使学生领悟:葡萄沟的葡萄产量高、颜色美。(相机板书;多、美) b、讨论:“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进一步体会葡萄的可爱,并感知在读表示颜色的词语时,语调要抑扬顿挫) c、小结:读了这句话老师眼前浮现出葡萄沟那又大有美的葡萄,难怪人们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师范读:“要是你这时候到葡萄沟去,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a、出示维吾尔族老乡的图片,结合认字“维”、“吾”。 b、抓住“最甜”、“吃个够”指导朗读。(教师相机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c、认记“够”,注意发现与“沟”同音。 (4)看图训练口语。 图2画的就是维吾尔族老乡正在接待远方的来客。你若是图中的老乡,面对客人,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你若是这位客人,又会怎样说呢? 小结: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啊,让老师忍不住想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进入角色,激发兴趣。瞧,葡萄丰收了,这么多,怎么办呢?你们来帮老乡想想办法。 (2)生默读第3段,自读自悟: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2)认记“碉堡”。 a、学生自主认记。 b、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结合记忆。 (4)指名学生充当维吾尔族小朋友演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5)另指一名学生排列葡萄干的制作顺序。(a、运到阴房;b、挂在架上;c、蒸发水分;d、制成葡萄干) 尝尝葡萄干,说说葡萄干的特点。(相机板书:色鲜、味甜) 看了刚才维吾尔族小朋友的表演,让我们更加觉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6)激发感情再读该段。 二、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参观了葡萄沟,你们对葡萄沟有了那些了解,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2、师生交流体会。(教师板书:真) 3、指导朗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实践活动,赞美家乡。 1、师:“葡萄沟的葡萄很有名,我们家乡出产的也很有名,你们能夸夸家乡的特产吗?” (小组交流课前个人收集的有关家乡特产的图片或资料) 2、课堂练习。 (1)原文填空积累好词好句。(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2)完成拓展练习题,仿照上题形式写一句话。(先说后写) 3、评价作业,小结。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同偏旁: 搭—摘 同结构: 上下结构——吾、季、留、杏; 左右结构——坡、搭、摘、钉、够。 2、重点指导。 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要写成左右并排。 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五、复习巩固 1、猜字谜巩固生字。 (1)多一句。(够) (2)弟弟站在木头边。(梯) 2、开火车认字卡,口头组词。 3、多音字填空练习。 4、听写词语,巩固写字。 教学反思 一、情景交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欣赏课文动画,使抽象变具体,使静止变活动,使教材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课文动画,把声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面对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做到目观其形、耳闻其声,感知课文的整体美,为学生领悟课文铺路架桥。 二、欣赏图片,让学生进入葡萄沟,畅游葡萄沟,尽情欣赏葡萄沟的景色,了解葡萄沟的`特产,领略新疆的风土人情,喜爱那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向往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 三、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不知“梯田”、“阴房”是什么样子的;茂密的枝叶怎么会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又是怎样的。此时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山坡上一层层的梯田,阴房的外观,墙四壁的。小孔,阴房内的木架及挂钩,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把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使他们通过直观的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知课文内容。 四、查阅资料,拓宽语文学习天地。 《基础课程改革》提出:“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教材提倡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阅读,以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为了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前及课后,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搜集资料,在课上、课下相互交流,以此扩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量,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