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语文教学网 > 故事 > 正文
文天祥的妻女为何皆沦落为宫奴?
文天祥的妻女为何皆沦落为宫奴?
提示:

文天祥的妻女为何皆沦落为宫奴?

几百年来,文天祥的抗元事迹众所周知,他在受命于危难之际,视死如归的精神昭然于史书。那么,文天祥是个怎样的人呢?文天祥是南宋状元,其才情自不必说,从后世流传下来的诗歌也可看出文天祥这个状元名符其实。 不过,成为状元的文天祥,仕途并不平坦,因为他不愿对奸臣妥协。文天祥在朝中属于主战派,他多次上书理宗皇帝杀掉提议迁都的董宋臣,但得不到回应。后来,权臣贾似道以告病回乡要挟皇帝,文天祥又起草制诰讽刺贾似道,因此被责令退休,时年三十七岁。文天祥的正直不阿虽然给他的仕途带来羁绊,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其正直可见一斑。 实际上,文天祥不仅是一名正直的臣子,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文天祥的后半生几乎都在军旅中度过,他的家小也随军转战南北。有一年,文天祥驻扎于丽江浦,当时军中流行疫病,士兵死者数百,他的母亲和独子在这个时候一起病死了,文天祥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被捕之后,文天祥在大都被关了三年,始终拒绝元朝的诱惑。元朝统治者为了逼他就范,将他的妻子和仅剩的俩女柳娘、环娘没入宫中为奴,文天祥在给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没有妻儿骨肉之情呢?但事已至此……奈何奈何!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为人父者,见女儿受难而无能为力,心中苦闷可想而知。但文天祥不愿因家人而屈服,他死后连元世祖也颇为可惜,叹道“好男子,不能为吾所用,杀之诚可惜哉”!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 文天祥与张世杰、陆秀夫三人是宋末的杰出人物,其中以文天祥知名度最高,在宋元风云之际,文天祥的英雄事迹鼓舞了很多人,其品格与精神流传至今仍然可贵。 文天祥与南宋宝佑年间考取状元,和一般人印象中的“文弱书生”不同,文天祥在幼时即崇拜忠义之人,曾放出不得到忠义的谥号就枉为男子汉的豪言。文天祥做官之后,不愿与贾似道、董宋臣等人同流合污,因此受到排挤。不过,文天祥并未心灰意冷,在国家用人之际,他又回到了朝中。 当时的南宋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北方的元朝大军正向江南步步逼近。文天祥率领义军转战东南,攻守之间异常艰辛。公元1276年,南宋的谢太后带着小皇帝投降元朝,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代表宋朝出使元营,不料被元朝丞相伯颜扣留。文天祥与近侍杜浒等十多人连夜奔走,才侥幸逃出,继续组织抗元斗争。不久,文天祥被叛徒出卖,落入元朝大将张弘范之手。 文天祥不愿做俘虏,在北押解去见张弘范的路上吞了龙脑自杀,但没有成功。文天祥见到张弘范,不愿给敌将行礼。张弘范就让他写信给另一位南宋大臣张世杰,劝其归顺。文天祥虽知张世杰不会投降,但也不愿写信,只作诗一首交差,这便是著名的《过零丁洋》。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诗充分表现出了文天祥舍身取义的决心,张弘范见劝降无望,将文天祥押解至元朝的大都。文天祥在大都三年,于元朝的威逼利诱无动于衷,最后被害于菜市口。 文天祥乃一介文人,但力主抗敌,多次身犯险境而志不改,正是“威武不能屈”的典范,连元人编修的《宋史》也赞曰:谁说科举不能出伟丈夫呢?

文天祥的妻女为何皆沦落为宫奴?文天祥被俘后为何要求自杀?
提示:

文天祥的妻女为何皆沦落为宫奴?文天祥被俘后为何要求自杀?

文天祥战败被俘后,一开始是打算自杀的,自刎而死的是他的副手。当时他服用了脑子(一种毒药),结果没死,后来又是绝食又是撞墙之类的,还是没死,时间长了,求死的心也就渐渐地淡了下来。而他的妻子欧阳富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元军俘虏后,送到了大都在宫中为奴,这是蒙古人对待敌方家属的一贯做法。而忽必烈其实并不想杀文天祥,他一直都希望能招降文天祥,所以讲起妻女押到宫中作奴,也是想用亲情来感化文天祥,好让文天祥侍奉自己。 文天祥被俘后,元军统帅张弘范对文天祥非常礼遇,而送到元大都后,忽必烈对文天祥说“做我的丞相吧。”但文天祥并没有答应,而是有礼有节地说“国家忘了,我只能以死报国,如果您能够宽大为怀,我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做一名道士。如果日后要我出来做顾问,其实是可以商量的,如果让我做高官,就没有意义了。”其实到这个时候,文天祥其实已经不想死了,但他也不会为元朝效力。其实从人的心理上来说,求死是一时的,如果过了那个时候,求死的心也就淡了,这也能理解为什么现在保险公司对于自杀险会要求两年后才有效,毕竟过了2年下来,一个人求死的心也就没了。 从价值观上来说,其实我们并不能指责文天祥,为了大宋他已经尽力了,而对于仁人志士,也并非只有死路一条,更何况,文天祥也从来没有屈服过。文天祥被俘后,蒙古人要他下跪,他坚决不跪。张弘范把他带到崖山,要他写劝降信给张世杰,他写下了《过伶仃洋》,更是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反而鼓舞了张世杰等人的士气。在元大都,丞相博罗等人在枢密院见他,要他下跪,他还是坚决不跪,按在地上也无济于事。 其实元朝并不想杀文天祥,如果要杀早就杀了,张弘范手上有尚方宝剑,其实当场就可以杀了文天祥,也不用等到四年以后了。即便文天祥顶撞了博罗,博罗气的要杀了他,还是被忽必烈阻止了。忽必烈对文天祥抱有敬意,还有一些幻想。忽必烈也反复劝降文天祥,文天祥就是不肯,忽必烈最后问,你到底要怎样?文天祥说,但求一死。忽必烈挥手让他退下了。而文天祥最后又为什么死了呢?其实细思极恐。 朝中有位与文天祥一样在南宋做过宰相的留梦炎,他比文天祥做宰相要早,只不过他先投靠了元朝,在南宋还没有灭亡的时候。这个时候文天祥的存在对于他来说就是莫大的讽刺,他容不得文天祥的存在。当朝中宋朝降臣要求忽必烈放文天祥回去做道士的时候,留梦炎坚决反对,他对忽必烈说,你今天放了文天祥,明天他要是造反你怎么办?就这样,文天祥的一线生机破灭了,毁在了投降派的手上。 而南宋这边,也有一个人,天天盼着文天祥去死,他就是王炎午,原本是一名太学生,当时鼎鼎大名的爱国青年,曾经投奔文天祥做过幕僚,后来因为父母病死而离职。文天祥被俘后不久,他就跳出来写了篇《生祭文丞相文》,就是在文天祥活着的时候写他的祭文。祭文有一千七百多字,他让人传抄了一百多份,沿着文天祥北上大都的必经之路沿路张贴,就像今天的大字报。据他所说,每个字巴掌大小,沿途张贴。 不过这个说法是存疑的,一千七百多字,每个字巴掌大小,这文章得写多大面积?而且文天祥是朝廷要犯,一路上自然是戒备森严,还能允许你沿途张贴的这么明显?王炎午振振有词,他说到,文丞相二十中了状元,四十当了宰相,极尽殊荣,备受皇恩,如今要忠孝两全,也就差一死了。他在文中还提醒文天祥,如果今天不死,到了大都那边就会死的很惨,如果不知道该怎么死,我教你,可以冻死、饿死,也可以淹死、闷死,文丞相,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是什么狗屁逻辑呢?是变态的逻辑,劝别人去死,但他自己却一直活得好好的。虽然后来王炎午没有效力元朝,但他一直活到老死,其实就是个伪君子!于是,文天祥在宋朝这边的“爱国青年”和元朝那边的投降派的联合劝死下,最终还是死了。慷慨就死,这本来是值得尊敬的行为,但是这样的行为应该要出自于一个人的自愿。 文天祥对于宋朝已经尽力,是死是活应该是他个人决定。而那些以道德标榜的人,从来都是用最高的道德标准要求别人,却用最低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的,把一套道德标准强加给别人,却从不要求自己,这又是何等的虚伪、变态呢?